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盖吾人现前一念,本自灵明洞彻,湛寂常恒。直下与三世诸佛,无二无别。但以背觉合尘,迷心取境之故。致令原无迁变增减者,常受迁变增减之厄。了无一念常住不动之时矣。
因为我们每个人现前一念,本自灵明洞彻,湛寂常恒。当下与三世诸佛,无二无别。但是因为背离觉性,合于尘境,迷惑真心,攀取外境的缘故。致使原本无迁流变化增减的佛性,常受迁流变化增减的苦厄。了无一念常住不动的时候了。
我大觉世尊愍之,示生世间,成等正觉。随顺机宜,广垂言教。普令一切众生,背尘合觉,复本心性。灭元无之幻业,了本有之真心。故华严经云,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即得现前。
大觉世尊怜愍众生,乘愿示生在这个世间成就佛道。随顺众生的根机和适宜的法门,言教广传于后世。普令一切众生,背尘合觉,恢复本有心性。灭除元本没有的虚幻之业,明了本有的真心。所以《华严经》中说:“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即得现前。”
须知智慧德相,与妄想执着,唯是一心,原非二物。迷之则全智慧德相,便成妄想执着。悟之则全妄想执着,即为智慧德相。喻如水结成冰,冰融成水。亦如醉见屋转,屋实不转。迷谓方移,方实不移。所谓万境本闲,唯心自闹,一心不生,万法俱息者。此之谓也。
必须知道智慧德相,与妄想执着,唯是这一个心,原本不是二个东西。迷惑了,那么全体智慧德相,就成为妄想执着。觉悟了,那么全体妄想执着,就成为智慧德相。譬如水结成冰,冰融成水。也如同醉酒之人看见房屋转动,而房屋实际没有转动。迷路之人认为方向移动了,而方向实际没有移动。所谓的,万境本无事,唯心自扰乱,一个心念都不生,万法全都止息了。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然此理悟之虽易,证之实难。若非宿根成熟,孰能亲证亲到。故我世尊,特垂方便,立一信愿念佛求生净土法门。无论若圣若凡,或愚或智,与夫天仙修罗之辈,地狱鬼畜之俦。但能至诚发愿,持佛名号。圣则顿成佛道,余则带业往生。
然而这个道理觉悟到虽然容易,证到却实在太困难。如果不是宿根成熟,谁能亲自证到。所以我佛世尊,特别垂示方便,建立一个信愿念佛,求生净土的法门。无论是圣人凡夫,愚人智者,与天人仙人、阿修罗之辈,地狱、饿鬼、畜生之类。只要能够至诚发愿,持佛名号。圣人即能顿成佛道,其余的则可带业往生。
既得往生,则惑不期断而自断,德不期证而自证。譬如洪炉片雪,未至而化。德人觌面,鄙念全消。
既然得以往生,那么烦惑没打算断除而自然断除,性德没打算证得而自然证得。譬如大冶洪炉与一片雪花,雪花还没有飘到炉边就被融化了。与有道德的人亲见一面,俗鄙之念就完全消失了。
夫孝子之于亲,宜先乎本而次乎末,养其体而导其神。倘唯知服劳奉养以安之,立身行道以荣之,而不知以常住无生之道,念佛往生之法,谕令修持。
孝子对于双亲,应该先关心根本而其次关心枝末,奉养双亲的身体而引导他们的神识。倘若只是知道服劳奉养以安置父母,立身行道以使父母荣耀,而不知道以常住无生的佛道,念佛往生的方法,告知他们来修持。
使其生念佛号,死生佛国。辞生死之幻苦,享常住之真乐。承事弥陀,参随海众。闻圆音而三惑净尽,睹妙境而四智圆明。不违安养,遍入十方。上求下化,广作佛事。彻证即心本具之佛性,普作苦海度人之慈航。
使他们活着念诵佛号,死后往生佛国。告别生死轮回的虚幻之苦,享受常住不变的真实快乐。承事阿弥陀佛,参随莲池海众。听闻佛陀的圆音,而三惑净除究尽,睹见极乐妙境,而四智圆悟彻明。不离安养国,遍入十方界。上求下化,广作佛事。彻证即心本具的佛性,普作苦海度人的慈航。
是所谓见小而忘大,得近而遗远。乃中人之局见,非达士之大观也。若能令慈亲与己,并及家眷,同出娑婆,同生安养,同证无量光寿,同享寂灭法乐,同作弥陀法王子,同为人天大导师。
所谓见到小孝而忘记大孝,得到浅近而遗忘了深远。这是中等人的局限浅见,不是通达之士的宏远观察啊!如果能够令母亲与自己,以及家眷,同出娑婆,同生安养,同证无量光寿,同享寂灭法乐,同作阿弥陀佛的法王子,同为人天大导师。
方可尽其孝慈之心,与夫教育之谊。其所谓孝慈教育,非世之所谓孝慈教育也。此家庆图原始要终之极致。倘不以予言为非,待至同生净土之后,用大圆智镜,摄彼莲池海会之影,普赠沉溺苦海之同胞。予亦当竭其愚诚,序而赞之。
方才可以尽我孝敬母亲,慈爱后辈之心,与教育的情谊。这里所谓的孝慈教育,不是世间所谓的孝慈教育,而是贯彻家庆图始终的至理。倘若不认为我的话不对,等到同生净土之后,用大圆智的宝镜,照摄他们在莲池海会的影像,普遍赠予沉溺在苦海的同胞。我也当竭尽愚诚,写序来加以赞叹。募设千僧斋序(代在家善人作)
泥龙虽不能致雨,祷雨者必祭泥龙。凡僧虽不能降福,求福者须供凡僧。而况观音大士现身尘刹,寻声救苦,其应化之迹,在乎普陀。
泥土做的龙虽然不能降雨,但祈雨的人必定要祭奉泥土做的龙。凡夫僧虽然不能够降福,但求福的人必须供养凡夫僧。何况观世音大士现身尘刹,寻声救苦,他的应化事迹,就在普陀山。
是以历朝钦敬,举世尊崇。其山僧众,及十方来者,皆属如来弟子,大士儿孙。当香会时,几满二千。其中凡圣交参,行位难辨。可不念大士恩,培出世因,以至诚心,平等供养乎。
因此历朝历代钦敬,举世尊崇。普陀山的僧众,以及从十方来的僧众,都是如来弟子,观世音大士的儿孙。在香会(观世音菩萨圣诞)期间,将近有二千位僧人来应供。其中凡夫圣人互相参杂,修行位次难以分辨。怎可不念观世音大士之恩,培植出世之因,以至诚心,来平等供养呢?
心若真切,不但住世大阿罗汉如宾头卢尊者等,定来应供。即大士或亦现凡僧身,俯临法会。其功德利益,何可名言。
发心如果真切,不但住世的大阿罗汉,如宾头卢尊者等,一定会来应供。即使是观世音大士,或者也会示现凡僧身,亲临法会。这个功德利益,怎可称说。
某拟于来年二月间,于法雨禅寺虔设千僧大斋,广结良缘。非但自力微弱,实欲与人为善。因募善信,随心乐助。入宝山者切勿空手,沐法泽者各报佛恩。
我打算在明年的二月份,在法雨禅寺虔诚施设千僧大斋,广结良缘。不仅仅是因为自己的财力微弱,另外也实在是想要与人为善。因此募集善信人士,随喜发心乐助。进入宝山的人,千万不要空手而归,沐浴过佛法恩泽的人,各自要报答佛陀的恩德。重刻明宋文宪公护法录序
岁在己未,奉化玉仙孙君,刻宋文宪公全集成。又将专阐佛学诸作,依莲池牧斋所订之护法录,于全集中挑印之。有不相接续者,则另刻之。以二集各送观宗谛闲法师一部。
民国己未年(1919
年),浙江奉化的孙玉仙居士,完成了刻印《宋文宪全集》。又将宋濂居士专门阐述佛学的着作,依照莲池大师、钱牧斋所订的《护法录》,在文宪公全集中摘出来翻印。有不相连贯的佛学文章,就另外刻印成一本。将这二种集子各送一部给宁波观宗寺的谛闲法师。
(光)往观宗见之,不胜欢喜,祈为代请护法录一部。初孙君拟另刻护法录板,祈谛师作序。师以日与学徒讲演台教,不暇命笔。孙君因(光)之请,遂托谛师命(光)勉作。
我到观宗寺见到这二本书,非常欢喜,也希望代请一部《护法录》。最初孙玉仙居士打算另外刻印《护法录》的模板,祈请谛闲法师作序。谛闲法师因为每天与学生讲演天台教法,没有时间写序。孙玉仙居士因为我想请一部《护法录》,于是转托谛闲法师令我来写这个序。
(光)心被茅塞,见等面墙。何能发挥乘愿再来,现文雄宰官之身,即身口意三业,写华严大经,以宏佛祖心要之道乎。然既蒙见委,敢以陋辞。因略论其举世疑议之大关节而已。
我的心中如同茅草堵塞而不通达,见识如同面对墙壁一样局限。怎能发挥宋濂居士乘愿再来,现文豪官吏的身份;即身口意三业,写《华严经》,来宏扬佛陀祖师的心要之道呢?然而既然承蒙委托,不敢因为我的浅薄而推辞。因此大略论说其中大家都有疑惑议论的大要关节罢了。
医者,可以救人,可以杀人。或许你家财万贯,或许你权势滔天。然而你的生死,只在我一念之间!从神秘监狱中走出的年轻医者,从小小的庆城来到了繁华的京都。以精湛医术妙手回春救人无数,名人权贵富商政要,银针之下众生平等。以铁血手段剗恶锄奸除暴安良,世家纨绔境外强敌,铁拳一出尽皆臣服。还有高冷女总裁,鬼马小精灵,奔放女明星,异域俏佳人,美女环伺暧昧丛生。且看小小医者,如何书写传奇一生!...
隔壁彪悍姨母清宫养娃日常已完结,欢迎正版阅读专栏里有几个预收,下本准备写老朱家的故事,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去看看,提前收藏一下呐★嫡长孙日更,目前暂无固定更新时间,感谢大家的支持★本文文...
原名宿主又在改剧本快穿写文案好难,反正就是个苏爽韩娱快穿。姜如初绑定了一个愿望系统,然后暂定世界一穿成出道无望的爱豆练习生后她作为乐队主唱爆红世界二穿成虚言症恋综女嘉宾后她出圈了世界...
少年不听李宗盛,听懂已近而立年!我会试着放下往事,管它过去有多美!但愿我能就此放下往事,忘了过去有多美!谨以此书怀念那个初遇的冬季,祭奠那段甚是糟糕的,荒诞的暗自喜欢!...
关于渣男嫌我不能生?嫁少帅好孕不断少帅景元钊喜欢颜心的浓艳容貌,想要将她养在私宅,不顾她已经出嫁。跟我三个月,我给你想要的荣华富贵,你丈夫会发达。颜心扇了他一耳光。千方百计将她搞到手后,他不怀好意问她我和你丈夫,谁比较厉害?颜心又扇他一耳光。后来,他卑微求她离婚跟我,我的脸只给你打。颜心重生后,虐渣男丈夫虐恶毒表妹,又吊打夫家一群吸血鬼。她打人打脸特厉害,大概是在景元钊那里练的,熟能生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