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莲池大师出家之后,老和尚又回到了陕西。莲池大师的志向是欣慕到处参学,所以没能随从老和尚而去。而陕西一带的佛法,到了清朝乾隆以后,日渐的衰微。智慧卓越的人都隐没消亡了,记载历史的书也都遗失了。致使老和尚的嘉言懿行,没办法永远流传于世上,何等哀伤叹息啊!然而以一位异地来的僧人,能够令莲池大师归依他而出家,可以想见老和尚的为人。
事见云栖法汇莲池大师塔铭中。其派为宗福法德义,普贤行愿深,文殊广大智,成等正觉果。大师正在殊字辈。其改为袾
(zh
u)
者,以洪武时,有一高僧,洪武诏见,甚加优宠,特以玉盏,赐乳令服。因咏谢恩诗,有一盏琼浆来殊域,九重恩德自上方之句。洪武姓朱,遂谓殊者,歹朱,是骂己。即令斩之。及斩,乃悟其非骂,而已悔无所及矣。此宿世杀业所感,业力现时,不能自主。杀业之难消如此,可不戒哉。
此事可以去看《云栖法汇》中莲池大师塔铭中的文。他的派系为:宗福法德义,普贤行愿深,文殊广大智,成等正觉果。
(这是指他那个皈依辈分的排序)
。莲池大师正在“殊”字辈。他改为“袾”字的原因,是因为在明朝洪武年间,有一位高僧,洪武帝朱元璋诏见他,很是特别的优待恩宠,特别用玉盏,赐乳给他喝。高僧因此写了一篇谢恩诗,其中有一句:一盏琼浆来殊域,九重恩德自上方。洪武帝姓朱,于是认为“殊”字,就是歹朱,是骂自己。就命令将这位高僧斩首。等到斩首之后,才觉悟到他不是骂自己,然而后悔已经来不及了。这是宿世的杀业所感,业力现前时,不能够自主。杀业如此难以消除,可以不戒惧谨慎吗?
如来于诸戒之中,皆以杀戒居首。其深慈大悲,至极无加矣。而迷倒愚夫,不知感恩,反加谤毁。势必从劫至劫,互相杀戮,可不哀哉。莲池大师以此之故,去歹加衣,而用袾字。世多不察,每每讹作从示之祩
(zh
u)
。其不识字义,粗心浮气,有如此者。而大师慎微杜祸正名顺言之道,遂因之埋没。惜哉。
如来在诸多戒律之中,都是将杀戒放在第一。佛陀的深慈大悲,到了极点,无以复加。然而迷惑颠倒的愚昧凡夫,却不知道感恩,反而加以谤毁。这样,势必从劫至劫,互相杀害,能不悲哀吗?莲池大师因此之故,去掉歹旁,加上衣旁,而用“袾”字。世人大多不仔细体察,每每错写成从示旁的“祩”字。不认识字的意义,心粗气浮,就有如此的错误。而莲池大师谨小慎微,杜绝祸患,正名顺言的法道,因此而埋没。可惜啊!
无门洞者,即今之湘子洞。意昔或名湘子洞,老人居之,改为无门洞。及老人去世,无知僧俗,不知无门之义。以韩湘子修行成仙为奇,故仍呼为湘子洞耳。
无门洞,就是现今的湘子洞。我想过去或者叫湘子洞,老和尚居住后,改名为无门洞。等到老和尚去世后,无知的僧俗,不知道无门的含义。以韩湘子修行成仙,认为这是奇事,所以仍就称为湘子洞罢了。
何以知之,南五台山,无有大洞,可以住人。亦无有洞,名无门者。唯湘子洞,高深宽大,可以住人。兼复僻居山后,上下悬崖。而逼近圣泉,柴水方便。又复地势向阳,冬暖夏凉。游人樵夫,皆所不至。洵为办道最胜之地。咸同以来,兵火连绵,以故久无人住。
如何知道是如此呢?南五台山,没有大的山洞,是可以住人的。也没有山洞,名为无门洞的。唯有湘子洞,高深宽大,可以住人。又加上洞口偏僻在山后,上面下面都是悬崖。且接近圣泉,拾柴取水很方便。又者山洞的地势向阳,冬暖夏凉。游人樵夫,都不会到这个地方。实在是办道最殊胜的地方。咸丰、同治年以来,兵火连绵,所以很久没人居住。
至光绪初,法忍冶开等老,卜居于此,至今成大兰若。而道由人宏,地由人灵,可不信哉。名无门者,盖以大士以普门法道,度脱众生。老人效法大士,名其居曰无门。亦取楞伽佛语心为宗,无门为法门之义。
到了光绪初年,法忍、冶开等老和尚,选择住在这个地方,到现在成了一处大的阿兰若。佛道是由于人的宏扬,福地是由于人的灵气,可不信吗?名为“无门”的原因,因为观世音菩萨以普门的法道,度脱众生。老和尚效法观世音大士,称他的居住为“无门”。也是取《楞伽经》中的:“佛语心为宗,无门为法门”的旨义。
须知无门即是普门。良以法法头头,迷之则皆可起惑造业,悟之则皆可断惑证真。故楞严二十五圣,于六根,六尘,六识,七大,各证圆通。故无一法不是三谛妙理,亦无一法不契三德秘藏。唯其普皆是门,故不须另立一门,而号为无门焉。
必须知道无门就是普门。实在因为每一法每一事,迷惑的话,就全都可以起惑造业,觉悟的话,就全都可以断惑证真。所以《楞严经》中的二十五位圣人,在六根,六尘,六识,七大
(地大、水大、火大、风大、空大、见大、识大七种)
,各自证得圆通。所以没有一法不是空假中三谛妙理,也没有一法不契合法身、般若、解脱三德秘藏。普皆是门,所以不须要另外立一个门,而号为“无门”啊!
居士幸住此山,谅亦宿受此老之法润所致。宜将此意详告大茅篷主僧。令知有高人故事,及无上甚深之真正名目在。不可仍以外道虚名,相沿传去,以致失却佛法中之正名耳。
居士有幸住在这座山,想必也是宿世受过这位老和尚的法雨滋润所致。应该将这个意思详细的告诉大茅篷的主事僧人。令他们知道有高人的故事,以及无上甚深的真正名目所在。不可以仍以外道的虚名,相沿流传开去,以致失去了佛法中的正名啊!
摄身岩者。以其峰峦陡峻,壁立万仞。至其巅者,向下望之,不禁战兢惕厉,身心悚然,妄想消灭,正念昭彰。即楞严所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之意。
摄身岩,因为它的峰峦陡峻,壁立万仞。到了山顶,向下望去,不禁战战兢兢,警惕谨慎,身心恐惧,妄想消灭,正念昭彰。就是《楞严经》所说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之意。
盖以身为总名,六属别目。以总摄别,故但曰摄身耳。其后哲人悉没,志乘佚失。无知僧俗,遂讹作舍身。以讹传讹,无人改正。诬罔名山,莫此为甚。岂有菩萨现身亲开之山,而以此害道误人之名,以名其山峰之理乎。
因为色身是总名,六根属于具体分类的名目。以总名概括诸类,所以只说“摄身”罢了。后来智慧卓越的人都隐没了,史籍也遗失了。无知的僧俗,于是错讹成“舍身”。以讹传讹,无人改正。诬陷毁谤名山,没有再超过这个的。哪有观世音菩萨现身亲自开辟的山,而用这样害道误人的名称,来命名山峰的道理呢?
又有魔民,造作魔说,谓观音于此舍身,方成道果,以诳惑愚夫愚妇。如是齐东无稽之谈。玷污大士,贻辱法道,招外道之邪谤,启愚人之魔思,为害诚非浅浅。此与普陀以观音眺作观音跳,同一魔见。诚令人可叹可恨可悲可怜。
又有魔民,造作魔说,说观世音菩萨在此处舍身,方成道果,来诳惑普通百姓。这样道听途说的无稽之谈。污辱菩萨,羞辱佛法,招来外道的邪说诽谤,开启愚人的魔思乱想,这个祸害实在不浅。这与普陀山将“观音眺”误作“观音跳”,是同一种魔见。实在令人可叹、可恨、可悲、可怜。
南五台山,开山缘起,昔年毫无根据。光绪十一年,(光)住大顶,亲侍大士香火。一日下山,至刘村西寺中(系大顶下院),见有数碑,所载皆非最初缘起。中有一碑,被水垢封蔽,成一石板。(光)取砖磨之,乃元至元七年依古碑所序之缘起碑也。
南五台山,开山的缘起,过去毫无根据可查。光绪十一年,我住在大顶寺,亲自侍奉观世音大士的香火。有一天下山,到了刘村西寺中(是大顶寺的下院),见到有几块石碑,所记载的都不是最初的缘起。中间有一石碑,被水渍污垢封盖遮蔽,成了一块石板。我取来砖石加以磨擦,发现这是元朝至元七年(1340
年)依古碑所序的缘起碑。
关于网游之我有百倍奖励isuimengcom完美世界,一个能够促进人体进化的跨世纪网游!在游戏中变强,现实中的身体也会跟着进化。还可以做任务,将游戏中的物品带到现实中来。叮,03shucom您完成任务空间戒指的考验!叮,您完成任务紫翼雷龙的考验!现实中,萧寒打开空间戒指,从中取出一具五阶变异兽的尸体,抬手抛向紫翼雷龙ddxswcc...
那些年,葡萄架下垂挂的葡萄还是粉红色的,和樱桃一般鲜艳欲滴。那些年,黄瓜还只是一种瓜,除了饱食与美容,人们还未开发出黄瓜的其他用途。那些年,香蕉还是香蕉,香蕉牛奶还没有面世。那些年的遗憾,在今生开出绚烂的花PSQQ书友群945516634...
寄宿文学|双向救赎|双向暗恋没心没肺明艳大小姐x美强惨痞帅酷哥2012年的夏天,夏莓长了一颗智齿。有个无稽之谈是这么说的,智齿疼时遇到的人就是你此生的真爱。1夏莓第一次见到宋清焰时16岁。她爸指着身边女...
甜度100宠妻!时觅薇捡了个俊美小狼崽,听话乖巧又迷人,可惜就是太黏人,还时时刻刻都想拖她去领证ampampbrampampgt 姐姐,你别不要我,我都听你的ampampbrampampgt 姐姐,我心口疼,要亲亲才能好ampampbrampampgt 姐...
学好琴棋书画,走遍古今都不怕。古代闺秀陶醉一朝穿越到混迹街头的太妹身上,成了暴发户和小三的女儿。不仅有小跟班,还有一身桃花债。阴差阳错间,陶醉不得不选择跟豪门公子假结婚。什么?还要她扮演悍妇?她是闺秀千金好不好!揣着琴棋书画技艺和过目不忘的本领,陶醉开启了一段奇妙的现代之旅。...
正统修仙,成长流,无CP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一介孤女江月白,翻山九重上青云,只为觅得仙人路,放浪天地踏云霄。修仙之路,逆天而行。与天争,与地争,与人争,与己争。师姐日诵十卷经,她便读书到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