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56章 李若兰的身世(第2页)

李世民深情地看着长孙氏,温柔的说道:“谢谢你观音婢,每次我遇到困难,都是你安慰我,让我度过了很多难关。

最惊险的玄武门那一次,我后来听说你持剑守在家门口,你说我如果不成功,你也不会独活,我真的很心痛!”

长孙氏温柔一笑,细声细语说道:“二郎,那次倘若你没有成功,你还叫我怎么活?

那时我已经做好了准备,如果你去了,我们一家子就在地下团聚。

只是可怜了兰儿,一生两次生死劫,让她一起去,我也是于心不忍。

老天保佑,你赢了,在这个世上只有你可以保护我们。”

李世民也是感慨,轻轻说道:“是啊,兰儿也是个苦命人。当时朕记得是大业八年,朕才十四岁,前隋炀帝第一次远征高句丽。

全国征兵七十万,民夫百万,声势浩大。由于炀帝高傲轻敌,未放权于先锋来护儿,错过战场先机,致使大败。

朕那时还未上过战场,见两军交战月余并未传来捷报,就想去看看。

走到距离太原三百里处桃花村,听到前线大败,士兵崩溃,民夫逃亡。

桃花村当地的人也是遇到溃兵进村抢劫杀人,无一幸免。

就在我要离开时,听到一婴儿啼哭声,我循声找去,在草堆里寻得兰儿。

我不忍心弃她而去,返回太原抱给了不会生育的姚氏让她抚养兰儿。姚氏也是红颜薄命,在兰儿一岁时撒手人寰。

兰儿这孩子也是单纯,从小到大没有怀疑过自己的年龄和朕的年龄不符,现在她也长大了。

哎,不提也罢,不提也罢,现在好啦,都过去啦!兰儿现在也有了臭小子那个意中人,她也算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之人。

观音婢,不必难过,你看我们现在不是挺好的吗?”

李世民抬头望着电灯泡回忆起过往也是唏嘘不已

“二郎说的对,臣妾再不说此类丧气话。

咱们现在真好,兰儿有了豫王,承乾是太子,太上皇你们父子也是消除了隔阂。

阿姐身体过几天就能康复,我的气疾也算是平稳了下来,大唐现在也是蒸蒸日上。

臣妾知足了,有了豫王的帮助,二郎一定可以成为一个盖世明君,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长孙氏说起一家人的幸事,像做梦一般,梦想还成了真,她非常满意现在的日子。

“哈哈哈……观音婢说的好,朕的梦想就是做一个盖世明君,超越所有帝王,做到第一名那个位置。”

长孙氏眼含桃花,含情脉脉看着李世民说道:“二郎肯定可以,二郎才能天下无人可比,文臣武将众多,文臣愿为君出谋划策,武将不畏生死,二郎不争第一,他们也不愿意。”

“还是观音婢会宽我的心,不像魏征天天怼我,把我气的够呛!”

李世民提起魏征那个倔老头,顿时心情不好了。

“陛下是明君魏大夫才敢不畏生死直谏,倘若陛下是昏君,他才不敢呢!”

“还得是观音婢你呀,没有你,我早晚会让那个魏匹夫气死!”

“二郎……”

“观音婢……你越来越漂亮了,真好看!”

李世民贪婪的嗅着长孙氏身上的香水味,望着她那含情脉脉的眼神,不由心中一荡,想要做坏事。

“陛下,长孙无忌李靖房玄龄等人在甘露殿求见。”

外门太监一声禀告打断了李世民的行动

热门小说推荐
亮剑之开局一个团

亮剑之开局一个团

亮剑之开局一个团是重装坦克精心创作的灵异,旧时光文学实时更新亮剑之开局一个团最新章节并且提供无弹窗阅读,书友所发表的亮剑之开局一个团评论,并不代表旧时光文学赞同或者支持亮剑之开局一个团读者的观点。...

退婚当天,弃女转身契约魔帝虐杀九州

退婚当天,弃女转身契约魔帝虐杀九州

重生空间双强双洁爽文强宠白时缨在大婚前夜才知自己眼瞎心也瞎,付出所有送那人坐上太子之位,到最后却等来了背叛与阴谋。再度睁眼重生归来!她发誓,这一次定要仇人血债血偿!渣男上门退婚?撕烂他虚情假意的嘴脸!欺我一时,十倍奉还!世人笑她欺她,谁知白时缨转身就契约了上古神器,阴差阳错把曾令九州闻风丧胆的魔界帝君也顺带契约了下来!天意若要亡她,她便踏碎九州逆天而为!御万兽,炼灵丹,铸神器,对她而言不过信手拈来的事。直到某魔帝面不改色的忽悠你对本帝签下契约,你就是我的人,有什么不对吗?白时缨好有道理,但感觉怪怪的。...

小可怜被赶出门,司少抱着日日宠

小可怜被赶出门,司少抱着日日宠

关于小可怜被赶出门,司少抱着日日宠安云熙眼中的许知知爹不疼,娘不爱,只会扮可怜,装白菜,彻彻底底的捞女一枚,迟早要被江家赶出门去!然而等了一天又一天,许知知还是稳坐江家大宅,一面吃虾一面懵懂她为什么要走呀?老公爱,公婆疼,肚子里的乖孙还没出世,一亿元和三百平江景大平层就写在她名下。江司辰一脸温柔知知,不要理会那些妖魔鬼怪,我再给你剥一个!...

我是硬饭王

我是硬饭王

培风一生,不弱于人,全靠自己努力!完本老书神豪正在恋爱中。...

我成了宇智波族长

我成了宇智波族长

宇智波富岳对眼前的宇智波鼬说道宇智波是木叶第一大家族,不需要政变也能掌权。...

大宋:嘘,我真不是太子

大宋:嘘,我真不是太子

1056年风不调,雨不顺,宋仁宗至今无子还大病一场,这一年狄青被免,包拯上任,苏轼父子三人刚刚抵京,司马光一年三份奏折请立太子,这一年赵时顶着一张跟宋仁宗一模一样的脸穿越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