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请大家打开请大家打开讲义第174页,庚五、佛敕文殊简择。
当我们在修学《首楞严王三昧》的时候,也就是我们面对所有的人事的因缘,开始回光返照正念真如,这当中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恢复我们本来的面目。我想我们今天要有个观念,《楞严经》的修学跟其他经典是不太一样的,其他的对治止观都是在内心当中增加一个功德。本经的意思不是这个意思,它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把你原来的面目把它恢复出来就好,不要增加什么东西,还它的本来面目。
有很多人都问我,从念佛的人角度来说,我们为什么要恢复本来面目,我们现在的面目来念佛有什么缺点?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去了解。我们凡夫现在的情况是这样,我们一念心开始生起作用的时候,一定要经过根尘识的相互的作用,我们一念明了的心,一定要依止根去攀缘尘产生一个了别的识,这样我们才能够产生一个认知的功能。当然根尘识没有错,根尘识是依他起性,它没有错。问题就在我们的心依止根攀缘尘而产生识的过程当中,我们心中产生一种执取,心有所住。这是很严重的问题,或者是住在根、或者住在尘、或者住在识,有所住就产生两个问题出来:
第一、使令我们心灵的力量变得非常的脆弱。你看我们修行人一般都是变来变去的,我们前一段时间内心发愿要发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过了半年以后整个心完全退转。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深受外在假相的干扰,我们心随妄转,为虚妄的假相所转,我们的心变成不决定。我们在念佛的时候,信心也不决定,发愿也不决定,念阿弥陀佛的持名也不决定。所以为什么我们临命终的时候,五蕴身心开始败坏的时候,有些人的信愿行还是可以坚定的现出来,有些人的信愿行就现不出来,因为他本身不知道怎么去脱离根尘识的方法。当我们诸根败坏的时候,我们怎么把我们平常的信愿行现出来?所以我们的心住在根尘识,会受到根尘识的影响,因为它是生灭法,变成我们的心灵所栽培的功德,都变得非常的脆弱而不坚定。这第一个问题。
第二、我们的心住在根尘识,使令我们所修的功德都变得非常的狭隘。我们可能在修行当中,信愿行是依止某一个根、某一个境、某一个心态而产生的一个三资粮。心有所住就会产生顾此失彼,我们的心不能广大。修学《首楞严王三昧》到底有什么好处呢?简单的讲有两个好处:第一、让我们心灵的力量更加的坚定;第二、让我们心灵的力量更加的广大。因为我们慢慢慢慢,我们可以告诉自己,我们不再受根尘识干扰。当然我们还是要用根尘识,这个大家要清楚,我们要用根尘识,但是你可以不受它干扰。我们可以无住,但是我们又可以生心,我们一方面要生起心,但是又要无住。我们不能像小乘一样,对根尘识是全盘的否定,一种断灭的心态,这个我们觉得没有必要。但是我们也不能像凡夫一样,把根尘识咬得死死的,弄到自己很痛苦。本经的原则就是说,你怎么用根尘识来积功累德,我们讲借假修真,但是又能够不受根尘识的干扰,你一方面要生心,但是你又要跟根尘识保持距离。
那这关键在哪里呢?就是我们刚开始说的,你要保持「不迷、不取、不动」。本经的原则就是你要怎么去运用根尘识来断恶修善,来发菩提心,来积功德,但是你又怎么跟根尘识保持一个适当的距离,这个就是本经的一个主要的目的。当然这样的目标必须有它的过程,必须有它的一个方便门。这时,当二十五位圣人讲出二十五圆通以后,佛陀就敕令文殊菩萨,来简择当机的圆通本根,就是我们怎么达到「不迷、不取、不动」,怎么能恢复我们本来的面目,这当中从哪一个地方下手会比较简单。这科的大意是这样子。这当中有三科:一、佛敕文殊。二、受命简择。三、时众获益。
庚五、佛敕文殊简择(分三:辛一、佛敕文殊。辛二、受命简择。辛三、时众获益)辛一、佛敕文殊
【图一】
佛陀正式来敕令文殊菩萨来加以简别。
诸法平等
于是如来,告文殊师利法王子:「汝今观此二十五无学,诸大菩萨及阿罗汉,各说最初成道方便,皆言修习真实圆通,彼等修行,实无优劣前后差别。
就着法性来说,我们修学圆通最后的结果是一样的。这时,释迦如来告诉文殊师利菩萨说:「你应该好好的去观察,前面二十五位的无学。我们前面说过,无学不是大乘的无学,而是成就大乘圆通法门的这些法身的圣人,都叫「无学」。这当中包括这些诸大菩萨,还有回小向大的诸大阿罗汉,他们都各说他们最初成道方便,成就圣道的方便是讲到他的因地。每一个人在修学成道的时候,他的主要原则就是依如如理生如如智,又由如如智还照如如理,我们讲,依不生灭心而生空假中三观,空假中三观又还证不生灭心,如是的辗转循环,就把根尘识慢慢的脱落了。因地上有它的方便,在果地上又成就了「真实圆通」;就着它果地上圆通的修行功德来说,是没有优劣,没有哪一个法门是在前在后这样的差别。先把他们的结果标出来,二十五圆通最后到达的目地。观世音菩萨、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都恢复了本来面目,这个本来面目都一样的,结果是一样,而过程当然有不同。
方便有异
我今欲令阿难开悟二十五行,谁当其根?兼我灭后,此界众生入菩萨乘,求无上道,何方便门得意成就?」就着过程,我现在是就着拣择根机,第一个对象是阿难尊者,使令阿难尊者能够开悟。在这二十五方便法门当中,哪一个法门是他圆通本根,以及在我灭度以后(这地方特别指的是末法众生),在此界的娑婆世界中,他想发菩提心修大乘的菩萨乘,而追求无上菩提道,要依何种方便法门容易成就呢?我们在正式的研读文殊菩萨拣择之前,我们要有两个确认:第一个、这样的拣择对象到底有哪些?第一个是针对阿难尊者。阿难尊者我们都知道他个人的根性是多闻第一,他很喜欢用耳根来听闻佛法。第二个、是针对于末法时代的娑婆众生。末法时代的特色是障深慧浅,就是你要他修习出世的善根很难!去修福报还可以,因为他善根浅薄,他烦恼又特别的粗重。这个地方拣别对象有两个,第一个他是末法众生,第二个是阿难尊者这方面根机的。
蕅益大师在这一段他曾经提到一个观念说:佛陀老人家为什么不出来自己拣别,要请文殊菩萨出来拣别?有两层意思,蕅益大师说:一、如果拣别若约着果位上来说,那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佛菩萨在利用根尘识当作善巧方便度化众生的时候,那真的是无量无边的自在,没有什么高低的差别,从果位上是没有差别。但是就着因地上来说,的确是有他个人的根机,所相应的法门不同。所以针对一个初机来说,文殊菩萨正是一个初机的导师,我们看整个『华严经』,整个初学者都是跟文殊师利菩萨学的,到最后才跟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所以文殊菩萨是初机的导师,既然文殊菩萨身为初机的导师,他最了解初机的问题点在哪里,所以请他来拣择是特别的适合。
二、文殊菩萨他表示众生大乘的根本实智。蕅益大师说:这个拣别其实你个人也有个人的差别相,这个是原则性,不是一定是说耳根最殊胜,其他的法门都要否定,也不必然是这个意思。我们可以有一个正行跟助行的差别,这部份等到我们上到那一个阶段再详细说明,什么叫正助双行的方法。这地方的大意是过程要拣别。
辛二、受命简择(分二:壬一、叙仪。壬二、正说)文殊菩萨承受佛陀的使命,来拣择一个初心的人,一个末法众生,应该么来修学圆通本根。这当中有两段:一、叙仪。二、正说。
壬一、叙仪
文殊师利法王子,奉佛慈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承佛威神,说偈对佛:
文殊师利菩萨,承蒙佛陀威神的加被,在佛陀的面前,文殊菩萨不敢说我自己来拣择,是仰仗佛力来拣别。
壬二、正说(分二:癸一、颂真如不变之体以标真源。癸二、颂真如随缘之能以明染净)正式拣别圆通本根
癸一、颂真如不变之体以标真源。
以偈诵来说明,真如本性它的不变之体,来标示众生真实的根源。我们凡夫在根尘识活动当中,这些妄相中什么是我们的本来面目,先把真实的根源标出来。
觉海性澄圆,圆澄觉元妙。
我们的本来面目:第一个“觉”,是本觉理性,一个法;“海”是一个譬喻。本觉理性的功德甚深广大,犹如大海,它俱足十法界染净的功能。「觉海」就是本觉的功德海。“性”指的是它的体性,它的性质是什么呢?是「澄圆」,指的是寂而常照,指的是它不变随缘这一部份的功能。「圆澄觉元妙」,“圆澄”指的是照而常寂,指的是它随缘不变的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清净本然周遍法界,离相清净的本体,叫「圆澄」。圆澄的体性是「觉元妙」,它的灵灵觉觉的功能。为什么叫“妙”呢?本来就没有颠倒妄想可得,是本来清净,不是我们加以修正后才清净,是本来就是清净的,本来就特别的广大,所以这件事情是微妙不可思议。
这一段它的意思,主要传达的讯息,这个偈诵是「达妄本空,知真本有」。告诉你在我们本来面目当中,是没有任何的烦恼、没有妄想的,而且这种心性不是谁送给你的,也不是你修来的,诸佛菩萨只是把它恢复出来,因为它本来就存在了,我们只是迷失掉而已,我们现在把它恢复出来,「知真本有」。这地方是开显作用之前,蕅益大师说:我们在发明染净的因缘,成就十法界差别之前,先说明随缘不变之体,以为十法界之章本。我们现在在整个根尘识当中,我们找不到家。佛陀就告诉我们:「你从什么地方来?」你要先清楚,你从什么地方来你都不清楚,你怎么回去呢?我们是从「觉海性澄圆,圆澄觉元妙」而来,这就是我们的本来面目。那我们现在的面目是怎么回事?先把我们的本来面目跟现在的面目弄清楚,然后再做回家的方法。
癸二、颂真如随缘之能以明染净(分二:子一、颂随染缘从源出流。子二、颂随净缘从流遡源)用偈颂来说明真如有随缘的功能,来说明十法界染净的差别。为什么佛陀他可以成佛,有无量无边的功德庄严?为什么他会变成三恶道众生?为什么有些人会到人天乘?为什么有些人变成二乘、变成菩萨?这种因缘是怎么来的?这个地方是讲众生现在的面目,十法界的差别。这当中有两段:一、颂随染缘从源出流。二、颂随净缘从流遡源。
子一、颂随染缘从源出流
【图二】
众生的真如是随顺杂染的因缘,从一心真如的根源中而有种种三界生死的果报。
妄源生起
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
根本无明。「元明照生所」“元明”是我们自性本俱的光明,这光明是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它没有能所对立。问题在「照」这个字,平等的心性,我们是怎么回事呢?我们是真如不守自性,一念的妄动,一念妄动以后就产生一个攀缘的心,就想要去「照」,看看外面是怎么回事,一个能照的心。这个能照的心就是生相无明,最初的生住异灭,最微细的生相无明生起。有一个能照的心,当然就有一个所照之境,就生一个所照之境。「所立照性亡」当所照之境成立了以后,这时候能照的自性的光明,就暂时的隐没而不现前。因为有能所对立,就把平等的寂而常照,照而常寂的心性破坏掉了,「照性亡」。这个地方也就说明了,我们凡夫的本来面目一念妄动以后,从一个不生灭性又产生一个生灭性,就造成生灭跟不生灭和合的阿赖耶识产生了,也就是我们一般说的「根本无明」,产生阿赖耶识。
妄相生灭
迷妄有虚空,依空立世界。
想澄成国土,知觉乃众生。
「迷妄有虚空,依空立世界。」“迷妄”主要是讲第六识跟第七识这两个兄弟。「迷妄」,他依止前面的妄想跟妄境的相互作用,妄想去攀缘妄境,相互的执取,就把虚空创造出来。因为我们本来是一个灵灵觉觉的空性,就转成一个冥顽的顽空,一个没有觉性的顽空出现。这种虚空之相,就是妄想攀缘妄境最初的开始,第一个产生虚空,然后再依止这虚空再产生种种的想像,就把世界给想像出来。世界产生了以后会有什么问题呢?我们的生命开始受着时空的障碍,有寿命的长短、有空间的障碍,你在台北你就不能在高雄,就开始有空间上的隔碍,我们的生命就有所谓的分段生死。我们的心性当然是竖穷三际,横遍十方,哪有什么时空的障碍?但是因为一念的无明妄动,又有妄想的执取,把虚空世界创造出来以后,我们开始就有分段生死的问题。
老白家在村里太有名了,一是太能生儿子,二是穷的家徒四壁。都说老白家得了女儿才能扭转霉运穷命。女儿没盼来,倒是捡了个养女。养女是锦鲤附体,将老白家旺的越来越火。下河摸鱼,鱼主动往身上跳上山抓兔,兔子纷纷撞树挖蘑菇,蘑菇到手变成参。锦鲤养女带领全家人种田经商成首富,旺的哥哥们科举武举两手抓。...
下一本所有人都希望我是基佬 1 sk是游戏界里的龙头企业,向来只开发竞技游戏的公司,突然要制作一款号称可玩性最高,真实度最高的恋爱游戏。 为此,他们向外界招募一百名特殊员工,不限学历。 ...
陶夭夭死后魂穿到了远古,可她看到的远古与曾经所了解得一点也不一样。见过一个普通人单手就能将五六十斤的大石头扔出去还屁事没有的到处闲逛吗?见过普通人一跃就是十几米高,从二十多米的树上跳下来还能稳稳站住吗?反正上辈子她没有见过,这辈子每天都能见到。最让她接受无能的是这里的兽动不动就会喷火喷水喷冰雹,树木任性到一不高兴就撒欢到处跑,这真的是远古?怎么看都不科学,这是不是那里有些不对?陶夭夭看着围绕着她撒欢争着抢着要与她做朋友的果树,叹了一口气,连她自己也变得不正常了起来,她竟然能听懂树语了,算了,还是先填饱肚子吧!书友交流群677342385,大家快到碗里来吧...
这是一个个后悔的长歪了的孩子重生后成为根正苗红好孩子的故事。009是十佳好孩子系统,它穿梭时空,以坏孩子们付出双倍惩罚的代价,给予他们后悔重生的机会去弥补他们曾经亏欠的人,于是一个个原本在众人看...
江石穿越了,进入到一个乱军四起,妖邪肆虐,普通人生活朝不保夕的王朝末年。不过所幸的是,他觉醒了一个天赋,每天都会增加100斤力气。就这样,他认真苟住,消磨度日,哪怕不通修炼之法,自身力量也在每日剧增。三年之后。江石看着眼前一位负剑凌空而来的无上剑客,捡起一颗小石子,随手一扔,宛如流星一样,将其当场击落。就这?就这?还说是高手?连我的一颗小石子都抵挡不住。江石说道。...
男人不能急,急了就快,快了就菜。从今天开始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皇。开局接手新长安修建项目,别人都感叹大兴土木亏空国库,他却越造国库越充裕。哦,他在大隋卖期房,那没事了。大修运河,别人都是劳民伤财怨声载道,他却百姓踊跃人满为患。哦,有双休还有工资,那没事了。教孙思邈火药的正确配比,大兴火器。收李世民为弟子,册封为天策上将,让他做他最擅长的事情,打他爹,打他哥。收李靖为小弟,教他正确的托塔姿势,从雁门关一路打到君士坦丁。筑长城,修运河,征高句丽,营建东都,科举制对抗门阀士族,要做,但是慢慢来。我要造就大隋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