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三十六章 盐茶弊端(第1页)

“也就是说,各地并不缺盐,以一人一年需要五斤盐,我大明一共七千万人口计算,我大明去年一年消耗了多少食盐呢?这个算数很简单,一共是三亿五千万斤,以一引盐430斤,纳银三、四钱,十引盐为三到四两银子计算,加上人口盐稅,哪位先生帮我算算,我大明朝去年一年的总盐稅,应该有多少呢?”朱慈烺看向众臣。 反推法! 首辅周延儒眉毛一跳,看向朱慈烺的目光里,忍不住有惊异。 虽然已经知道太子不是一般人,但太子的聪慧,还是超过他的想象。 一片沉默。 半晌之后,一大臣回答:“大约……780万两!” 朱慈烺看了一眼,是刑部右侍郎孟兆祥,看来,他对心算还挺精通。 轰! 朝堂上彻底骚动了。 其实盐政弊端并不是秘密,从朱元璋到万历皇帝,都曾经大力整理盐政,盐稅也经过好几次的改革,不过其间的弊端却始终无法杜绝。万历皇帝后,不论光宗、天启帝,一直到现在的崇祯皇帝,都已经没有气力再整顿盐政了,盐政唯一发光,每年为朝廷收取250万白银的时间段,竟然是天启年,臭名昭著的五虎之一的崔呈秀出任淮扬巡抚,大力支持两淮盐道使袁世振改革盐法,执行纲盐法的时期。 后来阉党垮台,崔呈秀在蓟州被枭示,淮扬巡抚不再由崔呈秀的阉党亲信出任,改由东林党人李三才接管。李三才废除了阉党的纲盐法,结果明朝盐稅从200万两急跌至每年100万两。 户部尚书陈演的额头已经渗出细汗了。 首辅周沿途也是脸色铁青。 照朱慈烺所说,200万两都是少收了,何况100万两? 盐稅的弊端陈演不是不知道,盐商和各地官员相互勾结,加上富商巨贾还有各地的文武勋贵,组成了一个巨大的利益群体,将每年的盐稅悄无声息的分掉了大半,因为这个团体太庞大了,真要清查下来,非动摇国本不可,因此,历任的首辅都是睁只眼闭只眼,只要每年的盐稅不是少的太离谱,都不会过于追究,或者也追究不起。 这一届的内阁当然也是如此。 而陈演也的确没有细想过,每年的盐稅竟然应该有780万两之巨! 这是一个何等恐怖的数字。 如果有780万两,不要说辽饷,就是厘金税也不必征了,只靠盐稅加上田亩赋,大明朝就能运转起来。 朱慈烺说,盐稅一度曾经占到朝廷收入的六成,一点都不夸张,宋朝时,盐稅收入最高曾经占到朝廷收入的八成。 《两淮盐法志》记载,清代乾隆时期,两淮盐商每年上缴盐税达600万两,占全国盐税的一半以上,也就是说,乾隆时期,每年盐稅有1200万两,相比大明的100万两,这是多么恐怖的差距。 龙座上的崇祯已经满脸怒气。 他从来都不知道,每年的盐稅竟然差了这么多。 “但朝廷却没有收到这么多的盐稅,那么,消失的盐稅哪里去了呢?” 朱慈烺问。 答案很明显,被偷税漏税了,有些商人没有纳银就拿到了盐,然后在市场上大肆贩卖。 这也就是所谓的私盐。 当然了,780万是一个理想数字,永远都不可能收到,但一年两三百万的盐稅,总该是有的。 “臣弹劾两淮盐道使!” “臣附议!” “两淮盐道使贪污舞弊,应交由刑部彻查!” 那一群的言官又激动的跳了出来,或许是780万两的数字给他们刺激太大,他们一个个咬牙切齿,面红耳赤,如果两淮盐道使就在面前,他们估计能生吃了他。 “传旨,杨显名还有两淮盐道使冯导延即刻进京!” 崇祯早已经是怒不可遏。 杨显名是崇祯派往两淮的总理太监,盐稅出了问题,杨显名当然要负责。 历史上,这个叫杨显名的太监,最有名的事情就是弹劾袁继咸,使袁继咸官降两级,原因-->>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热门小说推荐
重返1995

重返1995

1995年的阿美利加,互联网的火焰刚刚点燃,手机还是砖式,好莱坞的电影还未进入特效时代,这一切都将因宋阳的出现,而进入另一个时代。有媒体惊呼他是新一代的霍华德休斯,就如同当年休斯做出的那一切,引领潮流让无数人为之疯狂,而宋阳比起当初的休斯有过之而不及,他改变了一个时代。但对于媒体的评论,宋阳却只是留下一句,我只是我,历史会给出答案!...

无限天灾囤货求生

无限天灾囤货求生

末世空间囤货无限流某日,天空突然出现一个星球虚影,无数人被卷入无限末世天灾世界中。只有完成系统发布的任务,才能带着奖励回到原生世界。宁芊芊觉醒的异能是拥有一个交易系统,购物一秒到货,还附带可升...

我不做炮灰[快穿]

我不做炮灰[快穿]

反派和炮灰是没有好下场的!时空管理局上班的新人裴彦第一次做任务就接到了一个大活儿,改造人渣让他们过上幸福生活。第一个世界啃老的学霸,谁能想到学生时期辉煌的学霸,工作后居然失去社交能力回家啃老?裴彦...

大隋:我,杨广,又苟又稳

大隋:我,杨广,又苟又稳

男人不能急,急了就快,快了就菜。从今天开始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皇。开局接手新长安修建项目,别人都感叹大兴土木亏空国库,他却越造国库越充裕。哦,他在大隋卖期房,那没事了。大修运河,别人都是劳民伤财怨声载道,他却百姓踊跃人满为患。哦,有双休还有工资,那没事了。教孙思邈火药的正确配比,大兴火器。收李世民为弟子,册封为天策上将,让他做他最擅长的事情,打他爹,打他哥。收李靖为小弟,教他正确的托塔姿势,从雁门关一路打到君士坦丁。筑长城,修运河,征高句丽,营建东都,科举制对抗门阀士族,要做,但是慢慢来。我要造就大隋盛世。...

天命守村人

天命守村人

老疯子死后,我一直以为村子里就我一个人,直至那年,两个男人扛着摄像机到村子里,说要拍一个走婚纪录片...

重生1977年从知青开始

重生1977年从知青开始

故事要从一列开往宝安的知青列车开始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