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906章 年 清政府宣告预备立宪(第1页)

1906年,中国依旧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泥沼中艰难挣扎。经历了之前一系列列强的侵略与不平等条约的压榨,国家的经济千疮百孔,传统的农业生产因沉重赋税和频繁天灾而萎靡不振,大量农民流离失所。手工业更是在洋货的冲击下几近崩溃,民族工商业想要发展却处处受限,被外国资本和封建势力联合打压。

清政府在内外交困的局势下,一方面感受到了民众对变革的渴望以及革命力量的悄然兴起,另一方面又企图通过一些手段来维护自身摇摇欲坠的统治,于是宣告预备立宪,想以此来缓和矛盾,向西方列强展示自己有改良求变的姿态,同时也期望能安抚国内那些要求变革的声音。

《光绪朝预备立宪纪略》中记载:“丙午年,朝廷颁诏预备立宪,声称欲仿行宪政,革新政治,设谘议局等机构,以广纳民意,筹备立宪诸事。然其本意,或为敷衍塞责,暂弭革命风潮,实未真心欲行彻底之变革,朝野上下,对此举多有观望揣度,亦有期盼者,然未知其究竟能成几何也。”从这段文献资料能看出,当时清政府的预备立宪,从一开始就充满了不确定性,各方对其目的和最终成效都持有不同的看法,整个国家也在这看似有希望的变革举措下,陷入了一种复杂而微妙的氛围之中。

葛明,是个性格有些矛盾的年轻人,他骨子里有着对国家的热忱,渴望国家能摆脱困境,走向富强,可同时又带着几分谨慎和世故,深知在这复杂多变的时局里,做事不能仅凭一腔热血,还得审时度势,权衡利弊。葛明原本在京城的一个官办书局里做事,平日里负责整理和校对一些与新政、立宪相关的书籍文稿,也正因如此,他对朝廷预备立宪这件事有着较为深入的了解,知晓其中的诸多细节和背后的种种考量。

初春时节,书局里接到了上头的命令,要加紧整理和印刷一批关于立宪知识介绍的册子,以便发放到各地,让民众知晓朝廷预备立宪的意图和相关举措。葛明所在的书局上下都忙碌了起来,他也不例外,每天都埋头在那一堆书稿里,仔细地校对每一个字,每一句话,确保册子的内容准确无误。

在整理这些书稿的过程中,葛明发现,书中所描绘的立宪图景看似美好,什么设立议会,让民众参与政治,实现权力制衡等等,但实际操作起来,却困难重重。他时常和书局里的同事们讨论这些问题,同事们也是各有各的看法。

有个年长些的同事摇头叹息着说:“这立宪啊,怕也就是朝廷的一场作秀罢了,你看看这上头写的,都是些模棱两可的话,真正要落实到实处,还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呢。”

另一个年轻些的同事则满怀期待地说:“不管怎么说,朝廷肯迈出这一步,总是好事呀,说不定以后真能像西方那样,咱们老百姓也能当家作主了呢。”

葛明听着他们的话,心里也很是纠结,他觉得老同事说得有道理,朝廷这预备立宪,确实有敷衍的嫌疑,可年轻同事那种对未来的期待,他也能理解,毕竟谁不想国家能变好呢。

随着书局里的工作进展,葛明对预备立宪的了解也越来越多。有一回,书局请来了一位曾经出过洋、对西方宪政有研究的学者来给大家讲学,讲讲立宪到底是怎么回事,西方又是如何施行的。葛明听得格外认真,还不时地做着笔记。

讲座结束后,葛明找机会和那位学者单独聊了聊,他问道:“先生,您觉得咱们朝廷这预备立宪,真能让咱们国家走上富强之路吗?”学者看了看他,沉思片刻后说:“难啊,这立宪可不是光嘴上说说,写写册子就行的。它需要从根本上改变咱们的政治体制,打破旧有的权力格局,可朝廷里那些守旧势力根深蒂固,真要动他们的蛋糕,谈何容易。而且,这还得有民众的广泛参与和支持,咱们国家百姓大多还不懂这些,所以啊,这条路还长着呢。”葛明听了,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心里对预备立宪的前景又多了几分担忧。

过了些日子,书局里的册子终于印刷好了,葛明和其他同事们一起负责把册子运送到各地的衙门和学堂,以便分发下去。在这个过程中,葛明有机会去到了不同的地方,也见识到了各地对预备立宪的不同态度。

在一些大城市里,比如上海、广州等地,有不少开明绅士和进步青年对预备立宪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组织了一些集会,讨论立宪的内容,还准备向朝廷上书,提出自己对于立宪的建议和想法。葛明在上海参加了一次这样的集会,会上大家各抒己见,气氛热烈。有人说要加快设立地方议会的进程,有人说要让更多的普通民众有选举权,葛明听着这些充满激情的发言,心里也受到了感染,觉得或许这预备立宪真的能成为国家改变的一个契机。

可到了一些偏远的县城和乡村,情况就大不一样了。百姓们大多连什么是立宪都不清楚,只知道是朝廷的又一个新政策,而且他们每天忙着为生计奔波,根本无暇去关心这些。葛明在一个县城里发放册子时,遇到一个老农,老农接过册子看了看,疑惑地问:“这上头写的啥呀,咱也看不懂,这能让咱地里多打粮食不?”葛明听了,心里一阵酸楚,他耐心地给老农解释了一番,可老农还是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显然并没有把这立宪当回事儿。

在各地奔波的过程中,葛明还遇到了一件让他颇为气愤的事。有个地方的官员,表面上对立宪满口支持,还说要积极响应朝廷号召,可实际上却把那些分发下去的立宪册子都堆在了仓库里,根本没有打算发给民众,葛明去询问时,那官员还不耐烦地说:“这些东西,老百姓看了也没用,他们懂什么立宪呀,别给我添乱了,赶紧走。”葛明据理力争,说这是上头的命令,是为了让民众了解立宪,可那官员根本不听,还威胁葛明要是再纠缠就把他抓起来。葛明无奈,只好气愤地离开了。

回到京城后,葛明把自己在各地看到的情况整理成了一份报告,准备递交给书局的上司,希望书局能向上头反映,让各地真正重视起立宪宣传和实施的工作。可上司看了报告后,却只是淡淡地说:“这些情况咱们都知道,可这官场的事儿,哪有那么容易改变的,你就别多管闲事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行。”葛明心里很是失望,他觉得自己这么费心费力地去做这些事,却得不到重视,那这预备立宪还怎么能好好推行下去呢。

尽管如此,葛明还是没有放弃,他想着既然上面不管,那自己就从身边做起。他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在京城的一些民间场所,比如茶馆、书肆等地,给普通百姓讲解立宪的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告诉大家立宪对大家生活可能带来的改变。一开始,听他讲的人并不多,而且大家也都不太相信这立宪能有什么实际作用。

但葛明没有气馁,他每次都讲得很认真,慢慢地,来听他讲解的人越来越多了,还有人会提出一些问题,和他一起讨论。在这个过程中,葛明结识了一位名叫陈林的年轻人,陈林也是对预备立宪充满热情,两人一拍即合,决定一起组织一些小型的立宪宣传活动,制作一些简单的宣传标语,张贴在街头巷尾,吸引更多的人关注立宪。

可他们的这些举动,很快就引起了官府的注意。有一天,葛明和陈林正在街头张贴标语时,突然被一群官兵围了起来,官兵们以扰乱社会治安的罪名把他们抓了起来,带到了官府里。

在官府里,官员质问他们为什么要私自张贴这些标语,是不是有什么别的企图。葛明赶忙解释说:“大人,我们只是想让更多的百姓了解朝廷的预备立宪,希望大家都能参与进来,没有别的意思呀。”可官员根本不听他们的解释,说他们这是在煽动民众,扰乱秩序,要把他们关起来好好教训一番。

葛明和陈林就这样被关进了牢房,在牢房里,他们心里很是委屈,觉得自己明明是在为国家好,为了让立宪能更好地推行,却被当成了罪犯。但他们也知道,现在说什么都没用了,只能等机会看看能不能出去,继续为立宪做宣传。

热门小说推荐
兰言之约

兰言之约

身为金融分析师的兰亭暄一直是同事眼中的模范社畜加班狂人,直到有一天,卫东言亲眼看见,她单手就把对她动粗的初恋男友反掼倒地。卫东言在兰亭暄眼里一直是高不可...

重生后成了皇帝的娇软白月光

重生后成了皇帝的娇软白月光

(重生1V1)ampampbrampampgt  论如何从身份低微的丫鬟,独得帝王宠爱,甚至于让其解散后宫,成为东宫皇后,自此独占帝王几十年,盛宠不衰。ampampbrampampgt  于澜给陛下生个孩子就成,若是不行,那就在生一个。ampampbrampampgt  反正...

从火影开始做打工人

从火影开始做打工人

火影篇(完)木叶历54年。木叶暗部出现了两个超级天才。一个叫宇智波鼬,一个叫秋原神乐。一个是村子里的工具,为了木叶不惜一切代价,除了他的弟弟宇智波佐助一个自称是村子里的工具,为了木叶也愿意不惜一切代价,包括宇智波鼬的弟弟宇智波佐助。海贼篇(新)海圆历1520年。大海上的海贼络绎不绝,行事过份猖狂。一些海贼甚至开始肆无忌惮地杀死世界贵族天龙人!正当海军元帅焦头烂额之际,一名叫秋原神乐的新兵加入了海军,从此海贼的行事越发猖狂了...

我是大渣男[快穿]

我是大渣男[快穿]

谢庭洲作为穿越司的一员,自然是选择回收金手指,再不做渣男!①凤凰男手握全能厨神系统。原主我本应该靠厨艺大杀四方走上人生巅峰谢庭洲哦不我不想,城市套路深,我要回农村!②猥琐男给美女花钱能返现。...

洪荒:吾乃轮回道尊

洪荒:吾乃轮回道尊

苏辰穿越洪荒,以地道宝物轮回紫莲本源化形。此时洪荒天道已经显现,而地道却仍在孕育,想到未来由天道主宰洪荒,导致洪荒世界退化,万灵再无证道的可能。于是,苏辰凭先知先觉布局,不争一时强弱,只争万古高低。以自身能力塑造轮回,完善地道,扶持人道,压制天道,最终统御天地人三道,带领洪荒晋升永恒大世界,让万灵人人如龙,众生皆有证道永恒之希望!作者君已写过数本精品洪荒文,绝不放毒,质量有保证,请诸位读者放心支持!欢迎诸位加入读者群383376149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洪荒吾乃轮回道尊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

紫藤花游记

紫藤花游记

暗黑大陆的克系生物,阿瓦隆湖畔最后的星之光辉,乌鲁克城墙前恢弘的战斗,四海之间的红土大陆时间的旅程是螺旋的,世界的穿梭是线性的。伊泽杉决定去走一走,看一看。他的伙伴都陷入了永恒的安眠,唯有他,前路漫漫,永无止境。直到他踏上英灵之座,成为夜空无数明星中的一颗。相逢何必曾相识,萍水相逢,皆是故友。这是一个不断认识朋友再道别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