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好,我们看下面的两段:第一个是总示,第二个别明。
辛一、总示
【图二】
先作一个拢总的提示。这以下有四段。我们看第一段。
阿难!汝犹未明一切浮尘诸幻化相,当处出生,随处灭尽。
这个地方是把整个因缘所生的这些相状的内涵说出来。说:阿难!你今天尚且未能明了,这宇宙间一切的万法,姑且用五阴身心好了。就是我们过去由于业力而创造一个人的五阴身心,而这个身心世界是怎么回事呢?它是浮尘,是幻化相。
我们先解释浮尘。浮尘是一种飘浮在空中的灰尘。它是飘来飘去、可上可下,所以说我们的身心世界是生灭变化的。你看,我们一个人的身体不可能每天都很健康,也不可能每天都生病。你看你昨天好好的,今天生病;今天生病,过几天又好了。我们的身心世界是处在一种动态中。我们的身心世界不是静态的,它是动态的。这个宇宙人生,整个宇宙万法像浮尘一样,它是飘来飘去的,它是一种动态的。它不断在动、不断在动。
第二个,它是虚妄不实的,没有一个真实的体性。这个我们再说明。如果生死是真实的,那生死就不能消灭了。它只是一种虚妄的相状,它不真实。就好像说魔术师拿一条手帕变出一只兔子,兔子变完以后再把它变成一只小狗,再变成一只小猫。其实就是一条手帕变来变去,哪有真实的兔子?哪有真实的小狗可得呢?也就是说,其实它就是一种业力的转换,所以叫作“诸幻化相”,它没有真实的体性。
那么,身为一个动荡变化而且虚妄不实的五阴身心,它到底是怎么来、怎么走的呢?是“当处出生,随处灭尽”。这一段经文,蕅益大师的解释是很独到的。蕅益大师把“当处”跟“随处”这两个字发挥出来。他说什么是“当处”、什么是“随处”呢?其实这两个处所是同一个处所。生死从哪里来,又往哪里去?其实这个“当处”跟“随处”,就是我们众生本具的现前一念心性。因为我们一念心性当中受着业力的熏习,我们过去造了五戒十善的业,就变成一个人的五阴身心;当这个业力的功能消失了,它也在自性当中消失了。所以我们整个流转没有离开我们的一念心性。
这个“当处出生,随处灭尽”,我们解释一下。比方说,我们如果把生命都回归到原点,其实我们生命是没有差别,你跟我是一样的。就是把心带回家,我们今天还它个本来面目,其实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是平等的。那么为什么从平等中变成不平等呢?前面《楞严经》我们也讲过了,就是我们“仁者心动”。我们心开始“真如不守自性”,开始动。每一个人动的方向不一样,有些人是往五戒十善的地方动,有些人往杀盗淫妄的方向动,有些人往菩提心的方向动。这个地方就是怎么样?“当处出生,随处灭尽”。一动以后,就创造业力,由业力就开始出现果报。
你看,假设我们前生由于过去的业力出现一个女人的身心世界——“当处出生”,这个时候你就变现一个女人的身相、一个女人的思想。你前生的想法跟现在的想法是不一样的,不可能一样。一个人换了果报体,想法就不一样了。换了一个位置,想法就不一样。因为你是女人,你是女人的思想。那么当你这个女人的业慢慢那个能量释放完了,诶,你前生呢?你找不到,那个东西不存在,觅之了不可得,“随处灭尽”。你又变成一个男人的色身、男人的思想。你今生结束了,你没到极乐世界,因为今生的布施持戒到天上去了,你今生的果报也找不到了,你又变成一个天人的色身,天人的身心世界。这个就是所谓的“出生”跟“灭尽”,但是你都没有离开你的现前一念心性。这个就是所谓的“当处出生,随处灭尽”。
总而言之,这段经文所要说明的就是,在整个因缘所生法当中,它是当体即假,它有它的假名、假相、假用。什么叫“假”呢?因为它动荡变化;第二个,它虚妄不实,就叫即假。这叫“举相幻化”。
我们看第二段“剖相示性”。
幻妄称相,其性真为妙觉明体。
如此虚妄变化的相状,的确有它暂时的假名、假相、假用,我们真的能够做一些暂时的受用。但是当我们去问它“你从什么地方来”的时候、当我们要去探本求源的时候,我们发觉,虽然我们每一个人现在变的身心是不同的,你现的是男人的色身,她现的是女人的色身,男人女人又各式不同,但是其实我们的出处是一样的。我们最初的根源都是来自于一种清净不变的心体。这一点很重要!就是“其性真为妙觉明体”,都是一种微妙的本觉的理体,从那个地方发动出来的。就是说,在这么多的差别相状当中,当我们把这个相状“还它个本来面目”的时候,其实每一个人的本性是一样的。你说你看到一只蚂蚁,你也不要轻忽它。它暂时现出一只蚂蚁,搞不好你来生比它还差,因为它也有佛性。所以,每一个众生的本性,当我们把这个业力的因缘拿掉、我们要观察它本来面目的时候,其实每一个人的本性都是妙觉明体。所以,从这个观念当中建立每一个人都有成佛的可能性,这叫“剖相示性”。
这个地方是发明诸法的“即空”——它的不变性。前面是说明随缘性,这个讲不变。
好,这以下把它作一个总合。
如是乃至五阴六入,从十二处至十八界,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殊不能知生灭去来,本如来藏常住妙明不动周圆妙真如性。
前面的“浮尘诸幻化相”,到底指的是什么东西呢?这以下佛陀就明确地指出来,就是我们的身心世界。
身心世界的开合,首先我们把心法开出来,就是“五阴”。这个“阴”就是积聚,色受想行识,每一个法都是积聚而成的。
“六入”,这个六入就是六根。六入跟十二处就是把色法开出来,合心开色,把色法开出来。这个六入为什么叫六根呢?因为六根能够摄入六尘,它能够把六尘摄入,来受用六尘,叫六入。
“从十二处”,这个十二处就包括了内六处跟外六处,内六处指六根,外六处是六尘,根、尘叫十二处。
“十八界”就是色心俱开,就是根、尘、识。为什么叫“界”呢?因为根、尘、识各有各的界限,眼根只能够去攀缘色尘来成就眼识,耳根只能够攀缘声尘来成就耳识。也就是,根、尘、识各有各的活动的界限。眼根不能跑到声尘去的,不可以。每一个根、尘、识都有它的界限。
总而言之,这以上的身心世界,整个相貌都是“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就是在整个清净本然的不变的体性当中,我们讲不变而随缘。什么叫随缘呢?当我们的业力成熟的时候,就显出一期的身心世界来受用。当因缘别离的时候,这个身心世界就觅之了不可得。比如说,我现在这个释净界,你可以看到我的假名、假相、假用。你看我有我的释净界的色身,我有我内在的思想、我的感受、我的意识的分别。但是经过几十年后,我的身心世界呢?业力释放完的时候,我释净界的身心世界就完全找不到了,你再也找不到了。这个就是所谓的因缘和合而显现,因缘别离而消失。这就是所谓的随缘义。
在整个随缘当中,其实有一个东西是不变的。生命是变化的,但是变化当中有一个东西是永远不会变的,它是以不变应万变的。那么不变的东西是什么呢?
“殊不能知生灭去来本如来藏。”我们在三界当中是来来去去的,一下子到天上,一下子到人间,一下子跑到蚂蚁去,生灭变化的,好像客人一样。但是这个客人当中,有一个主人是不会变的,就是这个如来藏性。
这个如来藏性,圆瑛法师说,如来藏性是具足四种功德:第一个,常住。常住的意思就是它本无去来。你在三界来来去去,我们这个如来藏性是没有去也没有来的。第二个,妙明。这个妙明什么意思呢?它不属于迷悟。它不是迷,也不是悟,所谓的迷跟悟都是生灭法。妙明就是它没有迷也没有悟,所以它永远不变。第三个,不动。就是它无有生灭。第四,周圆,表示它是周遍法界。它是常住、妙明、不动、周圆的一种“妙真如性”。“妙真如性”是总结,它是一个微妙真实的本性。
所以说,我们看人生要看两部分,我们要养成看两部分:一个是变的东西,一个是不变的东西。就是我们讲即空、即假、即中。当然我们先找到不变,从不变的地方再去创造一个变化的东西。先找到不变的家,然后从家里面再出来。
我们看最后总结。
性真常中,求于去来迷悟生死,了无所得。
这一段,禅宗开悟就靠这句话了!在真实的心性当中,其实我们去找说,我们色身“去来”——来,死掉又去,又回到本性;从本性又出来、又去。或者说你是迷是悟,或者说你是生是死,其实从清净的本性来观察是了不可得。那只是一种虚妄相,永远不会干扰到你的真实本性。你生命不断地变,一下子变成蚂蚁,一下子变成人,一下子变到天人。不管你怎么变,你有一个永远不变的,就是那个真实的心性,它永远不会变。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每一个人总有一天可以成佛的主要的理由。因为你不管造什么大的业,对它都没有影响。假设我们的业真的会染污清净本性,那完蛋了,没有一个人能够恢复清净,那就完了。
所以这个地方,“性真常中,求于去来、迷悟、生死,了无所得”这一句话,蕅益大师倒是有很多很多的开示,都讲得非常好,诸位可以去读一读。我们讲出其中蕅祖的一个观念来说明一下。
蕅益大师说,流转三界中,谁在流转?你去参。你说,诶,我明明在流转啊。没有一个“我”在,那个“我”是我们捏造出来的,没有一个“我”在。
你会说,诶,我变成一个身心世界。其实我们应该是这样讲,说我们的清净本性是本来没有去来,本来没有生死的。那怎么会有生死呢?那是谁在流转呢?就是一念的妄想在流转,你那一念无明妄想在流转。所以为什么说“梦里明明有六趣,醒后空空无大千”?你那个妄想,啪!破了以后,生死就没有了。因为你随顺妄想,你就看到生死。但是为什么妄想消失的时候,生死就消失了?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本来无一物”嘛,本来就没有嘛。为什么会有呢?因为仁者心动,心动以后就有。但是当我们心不动的时候,又恢复没有。
所以,我们要知道,我们不是把生死去掉,不是。你如果还存在说把生死去掉,那你不是大乘佛法。它本来就没有你怎么去掉?我们修行是恢复本来面目,不是把什么东西拿掉,是把我们原来的东西显现出来。所以蕅益大师说,你不能够明白即空、即假、即中的道理,你就不能够如实地修习圆顿止观,就不能够成就如来密因乃至诸菩萨万行。这个即空、即假、即中的圆三谛理,非常重要!我们不必去改变很多的外境,其实它都是你妄想变现出来的,因为你本来没有嘛。
当然,本经当中讲到两个东西:一个是妄想,就是攀缘心,虚妄的根本;一个是真实的心。其实它主要的目的,我们前面三卷半都在分别真妄——什么是客人,什么是主人;什么是暂时的,什么是永恒的;什么是变化的,什么是不变化的。其实这三卷半都还没开始修行。到了后面的三卷半到第七卷,开始讲二十五圆通的时候,就开始修行了,就开始正念真如了:我们开始怎么样去取舍,远离妄想、随顺真如,怎么样顺从真如。但是这个地方其实都还没开始修行,就是建立一个菩萨的中道观念——你要用什么角度来看人生才是最恰当的?就是即空、即假、即中,就是不变中有随缘、随缘中有不变。你先建立这个观念。
我们大乘佛法大概在断烦恼时,都不太习惯也不强调用激烈的手段。我最近看一本书,可能有些人看过,一个美国的作者写的,书名叫作《秘密》。很多人看过,这是美国很畅销的书。我花了一段时间读了一下,觉得它很多观念跟我们大乘佛法中道很像。我们举一个例子。美国的心理学家说,你讨厌一个人,你不能一直讨厌他、一直讨厌他,那样你会受伤,你的身体不会好。你只要远离他,不要想他就好了。你讨厌一个人,你心中一直想他,然后一直释放你负面的力量,到最后你会产生反作用力,伤害到自己。
所以我们为什么讲即空、即假、即中?就是为什么要讲没有真正的烦恼可断?你看声闻人在断烦恼,他是非常极端的。那极端的方法,在断除烦恼的时候,某种程度也折损我们的菩提本性,就错损菩提嘛。古德讲的,变成一种灰身泯智。所以,在面临恶法的时候,其实你不要刻意太断灭它,因为它没有真正染污你嘛,你不用紧张嘛。你只要保持不迷、不取、不动就好。所以你看,为什么大乘佛法在断烦恼以后不产生负作用,而小乘人断烦恼以后却变成一种灰身泯智?他就是一开始没有学好中道实相的道理。虽然他刚开始用很激烈的手段,用很猛烈的药把三界的爱取断了,但是它后面的路很难走,非常难走。你看看《法华经》,他后面的路很难走,因为他种性搞坏了。
所以,要走菩提道之前,你要先了解到底生命是怎么回事,你应该怎么去断恶修善,要用什么样的观念会让你最快速,所谓的“不历僧只获法身”。“妙湛总持不动尊,首楞严王世希有。消我亿劫颠倒想,不历僧只获法身。”的确是不同的方法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就是天台宗说的种性。你在断烦恼的时候,你用什么样的概念来断烦恼,会对你产生影响。所以这整个大乘的根本在建立大乘的正见,要不然我们花那么多时间研究《楞严经》干什么!就是能够很正确地去看人生的即空、即假、即中的实相,训练自己产生双向思考——不即不离,我不随顺你,但是我也不刻意地排斥你。我不随顺你,断灭不得,但是也随顺不得。我希望这种中道实相,诸位好好去体会。其实后面还会不断地说明。你养成这样的思考,对你以后的修行很有帮助,你会快速成佛。
老白家在村里太有名了,一是太能生儿子,二是穷的家徒四壁。都说老白家得了女儿才能扭转霉运穷命。女儿没盼来,倒是捡了个养女。养女是锦鲤附体,将老白家旺的越来越火。下河摸鱼,鱼主动往身上跳上山抓兔,兔子纷纷撞树挖蘑菇,蘑菇到手变成参。锦鲤养女带领全家人种田经商成首富,旺的哥哥们科举武举两手抓。...
下一本所有人都希望我是基佬 1 sk是游戏界里的龙头企业,向来只开发竞技游戏的公司,突然要制作一款号称可玩性最高,真实度最高的恋爱游戏。 为此,他们向外界招募一百名特殊员工,不限学历。 ...
陶夭夭死后魂穿到了远古,可她看到的远古与曾经所了解得一点也不一样。见过一个普通人单手就能将五六十斤的大石头扔出去还屁事没有的到处闲逛吗?见过普通人一跃就是十几米高,从二十多米的树上跳下来还能稳稳站住吗?反正上辈子她没有见过,这辈子每天都能见到。最让她接受无能的是这里的兽动不动就会喷火喷水喷冰雹,树木任性到一不高兴就撒欢到处跑,这真的是远古?怎么看都不科学,这是不是那里有些不对?陶夭夭看着围绕着她撒欢争着抢着要与她做朋友的果树,叹了一口气,连她自己也变得不正常了起来,她竟然能听懂树语了,算了,还是先填饱肚子吧!书友交流群677342385,大家快到碗里来吧...
这是一个个后悔的长歪了的孩子重生后成为根正苗红好孩子的故事。009是十佳好孩子系统,它穿梭时空,以坏孩子们付出双倍惩罚的代价,给予他们后悔重生的机会去弥补他们曾经亏欠的人,于是一个个原本在众人看...
江石穿越了,进入到一个乱军四起,妖邪肆虐,普通人生活朝不保夕的王朝末年。不过所幸的是,他觉醒了一个天赋,每天都会增加100斤力气。就这样,他认真苟住,消磨度日,哪怕不通修炼之法,自身力量也在每日剧增。三年之后。江石看着眼前一位负剑凌空而来的无上剑客,捡起一颗小石子,随手一扔,宛如流星一样,将其当场击落。就这?就这?还说是高手?连我的一颗小石子都抵挡不住。江石说道。...
男人不能急,急了就快,快了就菜。从今天开始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皇。开局接手新长安修建项目,别人都感叹大兴土木亏空国库,他却越造国库越充裕。哦,他在大隋卖期房,那没事了。大修运河,别人都是劳民伤财怨声载道,他却百姓踊跃人满为患。哦,有双休还有工资,那没事了。教孙思邈火药的正确配比,大兴火器。收李世民为弟子,册封为天策上将,让他做他最擅长的事情,打他爹,打他哥。收李靖为小弟,教他正确的托塔姿势,从雁门关一路打到君士坦丁。筑长城,修运河,征高句丽,营建东都,科举制对抗门阀士族,要做,但是慢慢来。我要造就大隋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