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要是大清国真的这么硬气的话,也不会沦落到今天这般田地了。
当初太后发布维护义和团的诏令时,他就是反对的,认为这太扯了。
刀枪不入,枪炮不伤,他一听就知道假得很。
他都有些怀疑太后病急乱投医,居然也能相信这些江湖骗子。
用这二十万的义和团去对付八国联军的洋枪洋炮,他只能说以卵击石,毫无胜利的半分希望。
“需要注意的是,慈禧发给地方督抚的诏书,如今有三点经常被人误解。”
“第一,慈禧当时只说要跟欺凌我国家、侵占我土地、勒索我财物的入侵者开打。”
“但她没说要跟谁打,并没有具体指明开战对象。”
“现在一些电视剧中演绎成慈禧指名道姓对十一国宣战,这其实是虚构的情节。”
“第二,所谓的宣战诏,并非正式公文。”
“清朝的正式宣战诏书里面一定会有类似布告天下的字样,比如光绪在甲午年颁布的宣战诏书中就有,但慈禧在庚子年颁布的宣战诏中并没有相关内容。”
“结合慈禧也没有具体指名宣战对象,不难发现,庚子宣战谕旨其实只是内部通知。”
“慈禧通知地方督抚,洋鬼子打到家门口了,朝廷决心迎战,你们都来帮忙。”
“由于只是内部通知,所以慈禧当时也没有将宣战诏递交给各国公使。”
“也就是说,清政府自始至终都没有对各国正式宣战。”
“各国也没有对清政府宣战,双方是一种战而不宣的状态。”
“第三,由于邮电系统混乱,地方督抚当时收到了前后不一致的诏书。”
“义和团运动最兴盛的时期,拆铁道、拔线杆,把北京对外联络的电线杆子都给拔了。”
“这导致朝廷的诏书无法通过北京的电报局下发,只能先用六百里加急送到河北保定,再经由保定电报局转发给各地。”
“路上耽误再加上办事效率低下,等到诏书下发到地方督抚手上时,已经是几天后了。”
“而让督抚们感到非常无语的是,就在收到宣战诏的同时,他们又收到了另一封意思截然相反的电报。”
“头脑发热的劲头过去后,慈禧又冷静了下来。”
“毕竟她不能像端郡王载漪那样为了图私利泄私愤,也不能像义和团那般狂热而不计后果。”
“于是慈禧便给督抚追加旨意,让他们保护使馆,伺机行事,保守疆土。”
李世民:朝令夕改是兵家大忌,身为晚晴的统治者,实在是愚蠢至极。
他不禁微微摇头,仿佛已经看到了大清国的末日。
看得出来,大清国的局势之所以一步一步恶化,以至于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全都是慈禧这个妖后一手导致的。
要是没有慈禧祸国殃民,说不定大清国不会落到这般田地,老百姓也不会遭受耻辱。
不过话又说回来,他仿佛已经看到大清国在慈禧手上走向灭亡。
原本大清的实力就弱小,远不是八国联军的对手。
现在又在双方交战的时候朝令夕改,发布大相径庭的诏令,只能让大清败得更快。
不知道为什么,他心中隐隐有一种感觉,大清国很可能会亡于这场战争。
毕竟要是对付义和团的话,还不至于八国联军一起出动。
以他对西方列强贪婪成性的了解,八国联军发动的这次战争很可能不仅仅只是为了消灭义和团,主要的目的很有可能是为了瓜分大清国。
“看到大相径庭的两封电报,督抚们陷入混乱。”
“一会说要打,一会说要自保,一会说要灭了洋人,一会又要求保护使馆。”
“在这种情况下,两广总督李鸿章、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闽浙总督许应奎、山东巡抚袁世凯、浙江巡抚刘树堂、安徽巡抚王之春和广东巡抚德寿不约而同的做出了同一种选择。”
“既然朝廷让我们保护使馆,伺机行事,保守疆土,那我们就以这道圣旨为准。”
“至于宣战诏,那是乱诏。”
“正所谓凡是朝廷的旨意都是正确的,凡是朝廷旨意前后矛盾的,以有利于我等的为准。”
关于武侠开局获得吸功大法江山如画,美人多娇,列国争霸,江湖争锋,以明教弟子身份崛起,踏足至尊之位!何为至尊?朝廷,江湖无不拜服!我看中的就是我的,谁来都不好使!(武侠世界融合书,以金庸武侠为主,辅以其他武侠世界)...
唐蜜穿越成为替嫁小娘子,稀里糊涂地嫁进了秦家。家徒四壁一穷二白,连顿饱饭都吃不上。这日子还怎么过?唐蜜撸起衣袖,露出掌心灵泉,带领家人努力种田耕地。从家徒四壁,到良田万倾,他们的日子是越过越好!男人...
刚毕业的王琛得到一个能自由穿梭古代和现代的系统,还能随身携带东西。可是,这个系统有点坑,别人去古代带回来的东西是古董,他带回来的却被告知时间年限很短,于是...
...
找到一扇门,或者死在恐惧中。啊啊啊为什么要二十字才可以啊!...
关于丹道杀神新婚之夜,李洛羽惨遭妻子陆离凰暗算,身死魂灭,重生回到刚踏入修炼之时。身怀道珠,这一世,李洛羽要登临诸天绝顶,踏凌诸天,让一切负他害他之人,尽皆灰飞烟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