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2章 又战义昌四(第4页)

其一。列位都是打老了仗地,当知重建一支军队何其艰难。

我军只是略作调整,还做了充分统筹,照样状况频出。梁军柏乡一战,侍卫亲军全建制丢了几万人,就那么好重建?

朱三的套路是从各藩镇、州兵抽调精锐补充禁军。头几年他就干过一次了,这才几天,又来?弟兄们能没有想法?就能这么顺利?

其二。诸位可能都没有注意,这次朱三到河北又杀了一批人。

这厮借口所部马瘦,斩了左龙骧都教练使邓季筠,斩了魏博马军都指挥使何令稠,斩了右厢马军都指挥使陈令勋等。这些年来,朱温屡屡屠戮功臣,不是一件两件喽。

又是抽兵,又是杀人,军心士气能好得了才见鬼。

其三。朱梁北征,要么走魏博,要么走成德。

赵王防他跟防贼一样,赵兵就算野战不行,守几座州城还是可以吧。

魏博才跟着在柏乡吃了个大亏,这次还能出多少力?

直接从东边淄青过黄河进义昌么?

那不就到了我军当面,也就不用担心他击我侧翼了。

所以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各有各的难。

我军上下一心,自己没问题比什么都强。

从幽州到沧州,一路都有永济渠运粮运械。我仓储丰盈,打义昌这一路上走慢些,走着走着,队伍也就磨合好了……

李枢密侃侃而谈,说一句,一停顿。语气坚定,态度诚恳,并且言之有物。老武夫们听着都很觉有理,心中的那点疑虑果然渐渐消散。

比如咱郑帅,听着听着就忘了其他,习惯性地跳出来表演,两只黑手一拍,道:“不错不错,朱三儿就是虚张声势。真要北征,直接大军扑过来就完了,在洛阳阅个屁兵,给谁看呢?

嘿嘿,搞阅兵,咱可是祖宗。

当初在柳城,我军挟大胜之威,震慑诸胡,那不就是吓唬人么。

真要打,过年直接就杀过去了,搞个锤子。”

李老三歪了老黑一眼,郑二也发现有点用力猛了。当初捧李大是捧李大,现在这么捧李三就觉着有点不应该,感觉自己有点下贱。

李枢密自己接过了话题,道:“诚如郑帅所言。朱梁中央军估计也就十一二万精锐,要留兵看着洛阳、汴梁根本之地,要防着家里乱套,能调来河北有几人?再说,我到了义昌,向西歪一歪屁股也就进魏博了。

那边咱路也熟人也熟,梁军若孤军向北,不怕被我军抄了后路么?”

众将闻言,细想之下更觉有理。

这次郑守义哪怕十分认可李老三的分析,也硬是闭口不言。心想,不错不错,真到了魏博,正好让十三郎带路。

等众将议论片刻,声音渐趋一致,李枢密复开口曰:“诸君,朱温年事已高,膝下诸子皆不成器。近年来又在潞州、柏乡两次受挫,折兵损将,其内心之焦虑可想而知。

因其郁郁、躁忿,功臣宿将往往以小过受诛,众心益惧。

我上下一心,而彼内外不宁,何忧之有?

今天下局势,余皆泛泛之辈,无非我与朱梁两家争锋,不死不休。

义昌是卢龙东南屏障,而刘守光反复无信,断不可留此隐患。

因柏乡之败,朱梁暂时无力图我,便是有心干涉义昌,也不免畏首畏尾。正当速战速决。若待梁军喘过这口气再打义昌就难了。

诸君,朱梁实力雄厚,又有宿将杨师厚坐镇,与朱梁相争急不得。

但义昌重地,讨平刘守光则是拖不得。

请诸君与我共勉!”

热门小说推荐
亮剑之开局一个团

亮剑之开局一个团

亮剑之开局一个团是重装坦克精心创作的灵异,旧时光文学实时更新亮剑之开局一个团最新章节并且提供无弹窗阅读,书友所发表的亮剑之开局一个团评论,并不代表旧时光文学赞同或者支持亮剑之开局一个团读者的观点。...

退婚当天,弃女转身契约魔帝虐杀九州

退婚当天,弃女转身契约魔帝虐杀九州

重生空间双强双洁爽文强宠白时缨在大婚前夜才知自己眼瞎心也瞎,付出所有送那人坐上太子之位,到最后却等来了背叛与阴谋。再度睁眼重生归来!她发誓,这一次定要仇人血债血偿!渣男上门退婚?撕烂他虚情假意的嘴脸!欺我一时,十倍奉还!世人笑她欺她,谁知白时缨转身就契约了上古神器,阴差阳错把曾令九州闻风丧胆的魔界帝君也顺带契约了下来!天意若要亡她,她便踏碎九州逆天而为!御万兽,炼灵丹,铸神器,对她而言不过信手拈来的事。直到某魔帝面不改色的忽悠你对本帝签下契约,你就是我的人,有什么不对吗?白时缨好有道理,但感觉怪怪的。...

小可怜被赶出门,司少抱着日日宠

小可怜被赶出门,司少抱着日日宠

关于小可怜被赶出门,司少抱着日日宠安云熙眼中的许知知爹不疼,娘不爱,只会扮可怜,装白菜,彻彻底底的捞女一枚,迟早要被江家赶出门去!然而等了一天又一天,许知知还是稳坐江家大宅,一面吃虾一面懵懂她为什么要走呀?老公爱,公婆疼,肚子里的乖孙还没出世,一亿元和三百平江景大平层就写在她名下。江司辰一脸温柔知知,不要理会那些妖魔鬼怪,我再给你剥一个!...

我是硬饭王

我是硬饭王

培风一生,不弱于人,全靠自己努力!完本老书神豪正在恋爱中。...

我成了宇智波族长

我成了宇智波族长

宇智波富岳对眼前的宇智波鼬说道宇智波是木叶第一大家族,不需要政变也能掌权。...

大宋:嘘,我真不是太子

大宋:嘘,我真不是太子

1056年风不调,雨不顺,宋仁宗至今无子还大病一场,这一年狄青被免,包拯上任,苏轼父子三人刚刚抵京,司马光一年三份奏折请立太子,这一年赵时顶着一张跟宋仁宗一模一样的脸穿越而来。...